別處的“湖州”與“吳興”
湖州是太湖南岸的一個地級市,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名。而“吳興”則是現今湖州市下轄的一個行政區的名字,也曾長期是湖州的代稱。因為湖州地區歷史上曾設“吳興郡”;清朝滅亡后,又曾將原湖州府烏程縣、歸安縣合并為“吳興縣”,直至1981年撤銷。但是在歷史與當今的現實中,還有一些“湖州”與“吳興”,不在“太湖南岸?”。
1.河南的“湖州”
話說翻開《大清一統志》卷一百六十六,會發現有一條關于“湖陽故城”的記載,記載中云:“湖陽故城,在唐縣南八十里,古蓼國地。秦置湖陽縣………后魏置西淮安郡及南襄州。后郡廢,州改為南平州。西魏改曰升州,后又改為湖州,后周改置升平郡。隋開皇初郡廢,仁壽初改曰升州,大業初州廢,以縣屬舂陵郡;唐武德四年復置湖州,貞觀元年州廢,縣屬唐州?!?/span>從以上史料中可以看出西魏時曾在“湖陽縣”設置湖州,后廢,唐初又重置。這個”湖州”,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唐河縣湖陽鎮一帶。
2.黑龍江的“湖州”
而在歐陽修等人修的《新唐書》中記錄了唐代渤海國“地有五京、十五府、六十二州。以肅慎故地為上京,曰龍泉府,領龍、湖、渤三州?!?/span>根據歷史學家和考古專家的研究,這“湖州”位于今天的黑龍江寧安市鏡泊湖一帶。而鏡泊湖附近有“城墻砬子古城”、“南湖頭古城”和“大石頭河古城”三處古遺跡,而其中一座“古城”就是“湖州”治所(具體哪座古城還有學術上的爭論)。
唐代渤海國疆域圖(圖源網絡)
3.福建的“吳興”
“吳興縣”,除了我們太湖南岸的“湖州”有過外,福建也有“吳興縣”。這個縣現在叫“浦城縣”。話說在三國未設吳興郡時,就先有了“吳興縣”。據史料載,公元260年,三國時的吳國政權的皇帝孫休在位時,將原漢興縣為“吳興”縣。而反觀“吳興郡”,則是遲至公元266年時才設置的。而這個“吳興縣”則存在了300多年,就是從公元260年開始,直至隋代開皇九年(公元589年)被并入建安縣。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江淹(“江郎才盡”的主角)就擔任過吳興縣縣令。再反觀我們自己的“吳興縣”,從民國元年算起,至1981年撤消,則只有70年的時間。
4.河北的“吳興”
而在如今的河北正定縣也有一個“吳興”,只不過這是個村。據說“吳興”村始形成于后漢初,當時有一姓吳的中下級軍官在此看守草料場,以供應部隊軍馬所需;由于他長期任職于此,屬下兵士及家眷們遂于此安居并逐漸形成村莊;天長日久,大家就以吳軍官的姓加“興”字來“名”村。
而被世人稱為“楚狂接輿”的陸羽,開啟了這個“茶”的時代。
河北正定吳興村牌坊(圖源網絡)
5.全國各地的“湖州路”“吳興路”
當然,“湖州”、“吳興”也是中國許多城市的路名、街名。比如上海市徐匯區有“吳興路”,山東青島市市南區也有一條“吳興路”;臺灣臺北市信義區有“吳興街”,廣東廣州市花都區也有一條“吳興街”;浙江杭州市拱墅區有“湖州街”,江蘇常州市武進區也有一條“湖州街”;山東省膠州市有“湖州路”,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也有一條“湖州路”。
總之,“湖州”也好、“吳興”也罷,不是“太湖南岸”的“專享”。
作者:吳永祥,湖州市文史館館員,湖州歷史文化研究學者。(感謝吳永祥先生授權首發)
huxuedushuhui@foxmail.com
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湖學?